内隐联想测验实验数据处理(内隐联想测验实验程序)

2024-08-07

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反应时大于1000s需要删除吗

需要,但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:样本量大小:样本量很小,删除这些数据可能会导致样本减少过多,影响统计分析的可靠性。研究设计:这些数据是研究的重要部分,例如探究认知障碍者的隐性联想反应时是否与健康对照组不同,那么删除这些数据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。

相容任务在前时,内隐联想测验效应较大;反之,内隐联想测验效应较小。格林沃尔德和诺塞克以前两个标准为主要准则,提出了五种备选统计量:传统数据处理法中使用的自然对数、均数、中数、倒数(1000/反应时)的均数、D(两个测试组均数之差除以两个测试组所有反应时的标准差)。

和存储阶段(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结束到按键看见下一个字母);反应时的新进展序列反应时:内隐学习的新的研究范式;内隐联想测验:是由格林沃尔德(Greenwald)提出的;内隐联想测验的各种变式:Go/No-Go测验: 采用信号检测论的辨别力指数d‘为指标;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: 米尔克和克劳尔(Mierke&Klauer)。

不同的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范围不同,详情如下:发展心理学: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。学习心理学: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。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。人格心理学:关注包括人格特征、动机和个体差异。

内隐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范畴,包括了不同的内容,如内隐态度、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等。

Go/NO-Go联想测验。

1、GNAT要求被试对一些刺激作出反应而忽视另外的刺激,例如,测量被试对花朵的态度,呈现给被试花朵、褒义词、贬义词3类刺激,在任务1中要求被试对花朵和褒义词的联合作一反应(称为Go),而花朵和贬义词的联合不作反应(称为No-Go)。

2、GO/ NO-GO联想任务主要是基于两个原理:联结原理和信号检测论。 GO/ NO-GO联想任务(GNAT)是Nosek和Banaji 在IAT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测量方法。GNAT本身并不是对认IAT的否定,而是对IAT的有机补充。所以GNAT的测验原理与IAT的测验原理基本相同。

3、GO/ NO-GO联想任务( GNAT)是一种 NosekBanaji 在2001年提出的基于IAT(内隐联想测验)的新的测试内隐性社会认知的方式。也有人称该任务为命中联系作业。

4、格林沃尔德和诺塞克以前两个标准为主要准则,提出了五种备选统计量:传统数据处理法中使用的自然对数、均数、中数、倒数(1000/反应时)的均数、D(两个测试组均数之差除以两个测试组所有反应时的标准差)。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:Go/No-Go联想测验.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。

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信息

用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调查不良行为的态度行为一致性(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investigate attitude-behaviour consistency for stigmatised behaviour)IAT的原理: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。

内隐联想测验(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,简称IAT)是由格林沃尔德(A.G.Greenwald)在1998年首先提出的。内隐联想测验是以反应时为指标,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(概念词与属性词)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,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。

在研究中,内隐联想测验特别关注不良行为的态度行为一致性。其核心原理建立在神经网络模型之上,认为信息存储在按语义关系分层的神经联系节点中,通过测量概念在这些节点间的距离,可以量化其联系强度。在认知层面,IAT依赖于态度的自动化加工过程,包括态度的自动启动和这种启动的扩散效应。

格林沃尔德(1998)的花—虫内隐联想测验就发现两种联合任务间反应时有显著差异,内隐联想测验效应显著,“花+褒义词”的联合明显快于“虫+褒义词”的联合,这表明“花+褒义词”的联合与被试的内隐态度更一致,被试对花的态度更为正向。

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是实验中包含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。

实验心理学笔记四下(郭秀艳版)

1、适应: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,感受器所发生的变化。——霍夫兰(Hovland,1936)实验——在反应时实验中,应考虑被试的感受性适应问题。动机: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——约翰逊(Johnson,1922)实验—如果在反应时实验中,没有对此类变量进行控制,反应时实验的结论一定会被污染。

2、而不可逃脱组在前一阶段实验中对环境事件毫无控制力,这种控制力缺失泛化到了新情境下,使其不会主动尝试逃脱,可见,它们习得了无助感。延伸: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.朗格和罗丁的实验以人类为被试,希望能直接说明抑都和控制力缺失的关系。

3、主要是指刺激在时间上的呈现方式,实时距中,刺激以持续方式呈现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既是刺激延时;空时距是刺激只在刺激延时这一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时出现,而期间不呈现刺激。用几何比喻的话,实时距相当于线段,空时距相当于线段的端点。

4、因为郭秀艳老师这里确实弄错了,表5-15中先定概率0.1时P击中为0.3,P虚惊为0.04,这一结果在接下来的5-16结果汇总表中是正确显示的。

5、《实验心理学》 郭秀艳.人民教育出版社 很详细的一本书.覆盖大纲比较多.特别是一些理论方面比较详细.适合应试。《实验心理学(第二版)》 朱滢.北京大学出版社 比上一本要新.实验设计要比郭的详细.好好体验!所以这两本可以补充着看!据说.也是考研中必备的一本教材。